北京根治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文/Fullness——至每一个通往梦想道路上的职场人!
左右逢源,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职场上有类“会说话”之人,其特点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但在“会说话”这方面,大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会说话”的人置身一个环境,必会先搞清每个人之间的关系,搞清身边每个人的所好所忌,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做到别人高兴听什么就说什么,讨嫌的话绝对不说。特别是面对互相矛盾的双方,他们会左右逢源:说此好,能挠到痒处,引来发自内心的欢喜;论彼非,能点到痛处,触及软肋,让人频频颔首。
那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不是“看碟下菜”、“逢场作戏”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可以庸俗化,歪曲为虚情假意,也可以实事求是把它理解为人际交流的科学态度。我们主张说话一定要看对象是为了遵循交际规律,进行有效的交流,完全不同于虚伪和圆滑。“看碟下菜”、“逢场作戏”,虽然也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灵活应变性,但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把表现自我与适应他人统一起来,不是为了直接交流,沟通心灵,而是为了依附讨好对方,或是蒙蔽诱惑对方。
所以,我们应当划清这两者的界限,在真诚待人、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来看对象说话,以科学的态度来掌握人际交流的艺术。
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就是能够很好地把握两者界限的人,她所主持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火遍大江南北。上她的节目,很多嘉宾总是能够轻松地敞开心扉,谈出各自人生中最令观众感兴趣的故事,就连童话大王郑渊洁都说:“见到鲁豫,我就知道怎么说话了。”
在鲁豫的眼里,访谈嘉宾不仅是本职工作,更是一门与人沟通的艺术,而与人沟通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处世中有时代表一种世故,但巧妙地运用到与人沟通中,却是鲁豫打造精彩节目的制胜法宝。在一期节目中,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应邀做客《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吴仁宝年逾八十,千里迢迢赶赴北京,十分疲惫,丝毫没有谈话的欲望,如何激发起他最好的谈话状态呢?众所周知,吴仁宝在华西村当家48年,非常受群众爱戴,也非常在意群众的拥护和掌声,机敏的鲁豫说出了一段有趣的开场白:“吴书记有一个特点,大家掌声越热烈,他讲话的情绪就越高涨。这样,我们用掌声热烈地欢迎吴仁宝书记。”顿时掌声四起,吴仁宝笑呵呵地走上了台,不住地跟观众挥手致意,情绪果然不错。
说话之术可以说关系到人一生的成败。拙嘴笨舌,词不达意,会使人到处碰壁,寸步难行;巧舌如簧,口吐莲花,会使人柳暗花明,左右逢源。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城,小心翼翼初登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几段话就展现了她“会说话”的超凡才能。先是人未到话先行:“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尚未出场,就给人以热情似火的感觉。随后拉过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一席话,既让老祖宗悲中含喜,心里舒坦,又叫林妹妹情动于衷,感激涕零。而当贾母半嗔半怪说不该再让她伤心时,王熙凤话头一转,又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至此,她把初次见到林妹妹应有的又悲又喜又爱又怜的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使自己在这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如何使自己成功地做人,如何使自己在形形色色的朋友面前长袖善舞……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学会观察,跟不同的人交往时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
有个青年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就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的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字幅时,便拿起字幅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副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对老中医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中医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变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令老中医精神大振,谈锋甚健。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30几岁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能有效地运用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门沟通艺术,就能够左右逢源,使许多沟通的难题变得容易起来。
我想跟你分享喜乐,陪你成长,也希望你能见证我的成长。
专注于职场研究,用故事述说职场人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