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震撼四川大学海外宣传片刷爆朋友圈, [复制链接]

1#

面向“十四五”建设新征程,为助力学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年3月25日,四川大学新版海外宣传形象片ForgingAhead(中文名《继往圣开来学》)正式发布,一时“刷爆”朋友圈。

爱上四川大学:继往圣开来学

或许,刷到这个视频的海外网友,仍会发出疑问:四川大学是一所怎样的高校?

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天府之国。曾经,成都市内分别伫立着——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起始于年的四川中西学堂:原四川大学;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源于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成都科技大学。直到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再到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三校终成一家。因为它们,川大成为更强大的自己。“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奠定了如今这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继往”的底气。

吴玉章学院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历史上,有吴玉章、张澜执掌校务的川大,曾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他们为川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曾经,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每一位如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的川大人坚定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而这些也是川大“继往”的荣光。

川大·德水

步入新时代,后辈们继承前人的事业,不断为川大的未来开辟道路。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64项。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0.80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年1月21日,学校正式启动“创新”先导计划,以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牵引,谋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及时对接国家重大计划和成渝地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产生一批“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动学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川大力量。

德水旁的朱德像

登高望远,谋划未来。站在先贤的肩膀上,展望未来,川大人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拓宽国际视野,宾朋盈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立足新时代,四川大学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坚持开放办学,朋友圈不断扩大。

目前,学校不断深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2+2”“3+1”“3+1+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学生参加斯坦福大学-硅谷人工智能跨界学习实训营

同时,四川大学不断加强学生海外学习发展基金建设,资助优秀学生出国学习、研修。年启动了“大川视界”访学计划,每年投入千万资金资助学生赴国(境)外一流大学进行短期访学、文化交流、课程修读、国际会议,以及海外企业实习实践等,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实施“大川视界”项目,实现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短期学习的文化之旅,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海外交流或学习的经历。

学校年国际课程周(UIP)

学校的开放举措不仅“走出去”,还有“引进来”。川大“国际课程周”(简称UIP)是目前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国际课程周之一。UIP于每年暑期前两周时间开展,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聘请世界一流大学的外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两周的全英文课程;二是邀请世界一流大学留学生与川大学子一起共同开展“国际交流营”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学术研讨、文化交流、临床观摩、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UIP汇聚全球优质教学资源,让川大学生足不出户聆听世界名师的课程,近距离接触学科前沿知识,感受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学习理解不同文化。-年,四川大学国际课程周(UIP)总共邀请外教位,开设英文课门,参与本科生人次。

在不断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四川大学也逐渐成为京沪高校之外最受外国政要青睐的大学之一。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每年国外专家学者短期来访川大近余人次,积极开展“诺贝尔大师校园行”,有效推动与世界一流名校名师间的交流合作。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访问四川大学

泰国诗琳通公主访问四川大学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开展名师大讲堂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唯有沟通交往、相互理解,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学校通过大力实施高端国际化培养教育,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探索世界一流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奠定了川大人走向世界的底气。

展现中华魅力,开放包容

年底,一条外国小哥逛川大校园的长视频,在川大的脸书账号上引起了海外校友及网友的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