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新一线城市排名更新!成都再次夺魁
“五个突破”取得积极进展给成都加分
三年前,《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当时,年城市等级划分出炉,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
年4月25日,在针对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通过个品牌的门店分布和14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据分析后,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的平均加权计算,第一财经旗下的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重新评估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为中国城市再分级。
成都再次夺魁
在这份新的中国城市分级榜单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福州和济南被划出一线。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相比于3年前制作的榜单,苏州和宁波新晋入榜,福州和济南则降为二线城市。北京、上海依然是遥遥领先的超级城市,成都、杭州、武汉正在迅速接近“第一集团”。
在这份总榜单中,商业资源的集聚度、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公司人的活跃程度、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未来潜力五个维度,共同描述了一座城市在中国商业市场的位置。这其中有些数据来自于城市先天的禀赋,但更多源于城市人和外来公司共同的努力。
专家说法:
时隔四年,成都为何能再次问鼎?
房地产市场温和给成都加分
根据不同维度得出的数据显示,成都多项指数都名列前茅。其中,城市枢纽性指数为90.5,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成都城市人活跃度指数为94.7、商业资源集聚度指数为93.9、生活方式多样性指数为94.3。
对此,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并不感到意外。“城市规模、区域经济影响力、经济活跃度等,都是新一线城市重要的衡量标准。”刘胜*说,而从区域来讲,成都无疑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在刘胜*看来,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旅游等方面,都是成都的加分项,“成都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比较宜居的城市”。而从长远的城市可塑性来讲,刘胜*认为保持城市竞争力,首先要保证城市活力,“包括人口流入、创新能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房价的可承受度等”。刘胜*告诉记者,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成都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长期研究城市及房地产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博导刘璐认为,成都经济很有活力,一个表现就是成都房价相对其他大城市来讲,是比较温和的。
刘璐说:“这是很大的优势,居民可以有更多的活动资金,对居民消费力培养是很重要的。”刘璐说,这也给成都市民提供了充足的购买力,而城市居民是否拥有充足的购买力,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成都“五个突破”取得积极进展给成都加分
4月24日上午,成都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出炉。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面复苏格局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成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当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一样,正行进在一个重要关口。“闯关”,是成都当前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在此之下,“五个突破”重大而迫切。即在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社会治理上实现新突破。成都集中发力、深度用力,在各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
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成都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进入2.0时代
以改革的“减法”,换来创新创业的“乘法”。4月15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正式进入2.0时代,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成都接下来还将出台成果转化“新十条”,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此外,成都还与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共同设立“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引进基金”,在全球吸引高端人才。
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3大工业板块营收到年占全市的50%
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今年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支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撑,三管齐下着重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上发力。成都构建的“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到年,3大工业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0%左右,未来将承担起全市80%以上的工业发展目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韩国最大风投入驻中韩产业园设5亿“双创”基金
4月19日,中韩产业园对外宣布确定选址,落户成都菁蓉国际广场。当天韩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KIP正式入驻中韩产业园。KIP将与成都高新区合资设立5亿元人民币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并优先投资四川省内数字娱乐及游戏、互联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应用等领域的项目。
今年,成都还将完成中韩、中德、中法3个中外合作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打造成为模式创新、契合国际规则、全面对接国际环境、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合作平台。今年,成都将实施双流国际机场优化提能改造;启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及场外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成兰铁路、西成客专、成贵铁路、成昆铁路、川藏铁路等在建项目的推进速度;全面提升蓉欧快铁开行数量和质量,推进中亚班列稳定开行,年全年开行蓉欧快铁往返班列列以上,开行中亚班列50列以上;加快成都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申报建设适合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指定口岸,完善国际铁路港、空港口岸功能。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域成都将建32条地铁总里程超公里
自今年2月提出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以来,成都市规划局总体规划处团队几乎又一次把成都全域跑了个“底朝天”。此次修编,完成了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全域成都未来将有32条地铁,总里程超过公里。
除了市域范围内的交通体系,成都还在构建对外大交通网络。依托成渝西昆贵“菱形经济圈”,构建高铁、快铁系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目前已规划新增3条高铁出川通道,实现全国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可达、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可达。
社会治理实现“大数据微治理”
全国首创食品溯源网络平台
在社会治理方面,成都以推动“大联动、微治理”全域覆盖为重点,力争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除了食品安全,成都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