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焦宽仁新星第21期谭本旭肿瘤界的稀 [复制链接]

1#
脸部白癜风是否可以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20722/11295548.html

[聚焦宽仁新星]编者按:

“爱上这份职业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是从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开始,是从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赞同开始,是从心电图曲线重新波动开始……”

——在重医院里,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从毕业小萌新,到医学界“后浪”,他们在一次次与死神与病魔的较量中练就盔甲,直到独当一面。他们是在不断蜕变、成长的宽仁新星,为了他们深爱的白衣战袍,为了病人的性命相托,他们挥洒着青春,秉承医者初心,正在逐梦前行。

从在门诊里,到病房,从手术台,到实验室……上游新闻带你们走进这一群“宽仁新星”,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看见他们,了解他们,信赖他们……

他自谦为“小人物”,却是同事和学生眼中的放疗“大神”;谈起专业,他周身散发着一股严谨而犀利的气场,对待患者,目光中却尽是柔情。短短一个上午的采访,谭本旭带给我的震动是大的。一个青年医生怎样去成长,怎样去克服疑难困境,怎样去尽心治疗患者,他给了我们最真实和生动的答案。

[本期宽仁新星]谭本旭

为了专注挚爱的专业

他不懈地坚持和努力

和众多有着“手术情结”的医学生一样,谭本旭刚进大学时,也是梦想以后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但机缘巧合下,他在硕士阶段读了核医学专业,博士阶段读了肿瘤内科学专业,和外科“渐行渐远”。而正是这冥冥中,他却探寻到了自己所挚爱的学科方向——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另一番天地。

“大一下学期第一堂解剖课上,老师需要在班里找一名身材较为‘健硕’学生做人体肌肉组织展示,那时我时常趁着假期在家帮父母干农活,开学前两天还在地里收谷子,自然就成了老师想找的那个模特。”谭本旭笑着告诉记者,那一堂解剖课让他对解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他与肿瘤放疗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

实现理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硕士毕业后,医院工作过五年,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核医学科转到了放疗科,真正接触临床工作后,却逐渐发现自身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为了让自己的医学职业生涯拥有更多可能性,老早就决心读博的他开始艰苦备考。

在谭本旭看来,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都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学》……他一遍又一遍疯狂“啃书”,将里面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同时也能将其融会贯通。命运总会眷顾努力的人,年,谭本旭考取四川华西医科大学肿瘤内科学专业。

“博士毕业后,我与理想更近了一步,成为了一名肿瘤内科医生,能从事我喜欢的临床工作,帮助病人,同时也能搞放射治疗。直到后来遇见杨镇洲主任,是他给了我医路中重要的机会,来到重医附二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全心全意从事我所挚爱的放射治疗工作。”

谭本旭在采访中谈到,在他的医学生涯中,有3位对他产生了关键影响的人。一位是读博时期的博士生导师,在导师身上学到怎么阅读文献;一位是读博时期的一位肿瘤放射治疗老师,他的教学方式对谭本旭产生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让他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另一位便是重医附二院肿瘤中心主任杨镇洲教授。“我自知不是‘千里马’,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杨主任一定是一名‘伯乐’。”谭本旭谦虚地说。

放疗是“隐形手术刀”

他则是“稀缺人才资源”

在谭本旭口中,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但在临床工作中,他却一直在用努力证明自己。

近年来,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据世卫组织统计,在所有癌症患者中,5年“治愈率”达55%,放疗贡献了22%,仅次于手术的27%,70%以上的癌症患者病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重医附二院肿瘤中心坚持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其中重要一环,被形象地称为让病人不痛不痒的“隐形手术刀”。

为了用好这把“隐形手术刀”,放疗医生的水平至关重要。要知道,在国外放疗科的医生是很难进的,一名优秀的放疗医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稀缺人才资源”。他不但要对各种肿瘤的特点和所有的治疗手段有很好的了解,明确放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临床医学、肿瘤学、解剖学、医学影像、放射生物、放射物理等。

不仅于此,患者从开始到治疗结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包括制定放疗方案、制模、定位、靶区勾画、计划设计与验证、加速器上影像验证和治疗等,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这些都考验着放疗医生的能力。

这些高难度操作却从来难不倒谭本旭。他技术水平过硬,总是能熟练地进行各种恶性肿瘤的影像解读,精准地勾画放疗靶区;他对专业学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疑难杂症,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具体到一个患者,谭本旭会首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放疗,放疗对患者有多大的帮助,有多大的副作用;然后确定放疗方案,即需要照射哪些区域,给多大剂量,剂量如何分割,周围正常组织能耐受多大的放疗剂量、如何保护,以及采用哪种放疗技术。他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要求极高,能精确到毫米级。

“现今国内放疗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我也更加觉得自己肩上所担当的责任重大,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帮助更多肿瘤患者解除病痛。”

据了解,谭本旭在科研方面也有不错的成就,他参与两项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他表示:“未来,我还想努力在科研上有更多建树,突破自己,让放疗技术实现更好的革新。”谭本旭说。

看一例病人

就能够交一个朋友

在和谭本旭交流的过程中,有医生或病人家属几次因急事不得不打断采访,针对他们的疑惑,谭本旭均一一耐心给予解答,眼神中,透露出理解和温情。

对谭本旭的同事和学生而言,他是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好榜样;对患者而言,他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给予实实在在帮助的好医生。

我们常听到这样类型的病例:医院求医被拒,辗转求助后终遇良医,得到了救治。这样的事例,在谭本旭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

在谭本旭看来,能让病人得到救治的医生除了医术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给予其细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