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个热搜很值得反思:华西一名研究生陈某某带病上岗猝死,这位医学生才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突然离世实在令人惋惜,学医本来是治病救人的,结果自己的命却没保住,还断送了父母的培养和期望,教训惨痛,医院回应说陈某某发烧三天坚持上班内容不实,可是发烧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是事实,是否是感染新冠导致的并没有回应。
很多人表示这个说法难以服众,医院坚持不给这些学生做核酸,没有核酸证明意味着他们就要继续工作,但学生当时已经发烧了,医院还让学生半夜12点加班工作,因此许多网友纷纷质疑华西的做法过于冷漠。
现在防疫医院,医院规培生、住院医生、护士,据了解医疗队伍中每年都有类似猝死事件发生,在华西进修、规培、临床工作确实太累,这个节骨眼上,陈某某的去世无疑让网友们把关于规培生的黑色历史又翻出来了。
有网医院的情况:临床医学这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干着最辛苦的活,拿着最少的待遇,医院里最基础的运作,实习医生、进修生、规培生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很正常,麻醉医生更离谱,在医院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人不由想起了一部美剧里的情节,医院里没有了清洁工,医院的正常运转根本进行不下去,因为防疫*策优化放开,医护人员除了发烧阳了,只要能爬起来就得去工作岗位,实在是医生太少轮换不过来,就是医院的超负荷运转,他们被感染的风险很大。
世上冷酷无情的压迫,不一定用冷酷无情的方式出现,反而往往用理想、奉献、热血、青春这些美好的话语伪装,在该事件中,医生救人是正常的,医院不能正视学生发烧的问题呢?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坚持带病上岗超负荷工作,医院在担心什么问题呢?
现在的情况真的严重到医学生连续发烧三天都要超负荷工作的地步了吗?或许真不是,因为大部分医生都是这样过来的,实习时被区别对待,等到资格老了、职称高了也会让新实习生经历一遍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也就只有那些医学生还对医学事业怀有满腔热情,无他,因为他们听话、好用、便宜。
这件事难道不值得反思吗?培养一个医学生有多难?无论是家庭还是学生自己,除了天赋还得吃得了苦,胸怀热情和信仰才能在医学这条路坚持下去,但医院避重就轻的回应却让人看到了自私冷漠的一面,孩子学医医院还对原因避而不谈,不知道陈某某的父母何等伤心?
在岁未最不愿意看到这种新闻,学医的孩子辛苦付出,家长必须提供丰厚物质条件,学费比普通院校高,学习时间长、工作强度还大,培养一位研究生着实不易,希望国家在学生实习期间能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待遇,别寒了一众医学生的心。
讨论:医院的做法对吗?
花哥谈教育每天给你分享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期待你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