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华西村,相信每个人都会羡慕。这个村被称为中国的天下第一村,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华西村借风而起,一举实现高达数百亿产业价值的辉煌成就。试问哪个村子不羡慕?哪个村子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华西村”?但是并非所有的成功都可以复制,所有的经验都可以照搬。
然而,在西北大地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悄然崛起,这家村庄的村企年度营收高达上千亿,户均资产更是超过了万元。这家村庄就是陕西省宝鸡市东岭村,被称为“中国西部第一村”。东岭村成立东岭集团实现“村企合一”,年度营收成绩亮眼。
中国西部第一村
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岭集团)是年由村办集体企业发展而来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年总收入.66亿元,位列“中国企业强”第位,“中国民营企业强”第55位。
东岭集团总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拥有员工1.8万余名,下辖多个成员企业(公司),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南京、广州、长沙、青岛、无锡、秦皇岛、兰州、西宁、银川、包头、乌鲁木齐、成都、拉萨、昆明、贵阳等40多个中心城市,主要涉入贸易供应链、实体制造、地产服务三大产业板块,业务布局全国,辐射全球市场。东岭集团定位为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卓越服务商。
东岭集团定位
东岭之崛起
东岭村历来贫困。当地流传一首民谣:“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说的就是东岭村。
东岭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黑记,同时也是东岭村的村支书。李黑记是土生土长的东岭村人。他皮肤不黑,只因脚底长有黑痣,被父母起名“黑记”。这个略显土气的名字,透出浓浓的三秦大地气息。
李黑记
年,李黑记高中毕业返乡劳动,看到加工水桶比买来的水桶便宜很多,就鼓动村上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部。当时加工部只有不到10名工人,除了铁桶,还生产烟囱、簸箕、工地灰斗等铁制品。
加工部生意越来越红火,年更名东岭铆焊机械厂。没想到,年出了一场安全事故,死了好几个人。要补偿死者家属,厂子生死难料,工人走得只剩下几个。
这一年,李黑记和村民小组签订3年承包合同,约定由他个人承包经营东岭铆焊机械厂,每年上交0元承包费。
他发现圆钉销路好,就动员四个兄弟拿出全部家当,从银行贷款10万元买了制钉机,等机器运回来,发现还需要拉丝机。他又想方设法借了10万元,买回拉丝机。三年过去,企业总资产已经达万元。
当时宝鸡金台区一家经营钢材的企业濒临倒闭,东岭铆焊机械厂与其合作销售钢材。这一举措让东岭铆焊机械厂有了合法销售钢材的渠道。
到年,一直由李黑记承包经营的东岭铆焊厂业绩蒸蒸日上,引来村民眼红。有人提出把企业资产像分田到户一样分到每家。
李黑记决心捐出这些年赚的钱。他对村民们说:“我绝不是无义之人,我把这些年承包企业挣的多万元全部捐给村上,作为村集体资产。同时我给大家吃个定心丸,企业再大,都是大家的。”
捐出钱财以后,李黑记仍然担任企业负责人,并在上级支持下,在陕西省首次实行“村企合一,以企带村”的新体制。他作为企业董事长,兼任村上“一把手”。年,以东岭机械铆焊厂为基础,组建了东岭集团。
年到年,东岭集团先后参与十几家国有企业改革,让这些困难中的企业重现生机,解决了1.6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上缴利税约10亿元。其中,年以7个亿代价拿下略阳钢厂引起当地轰动。除此之外,东岭集团还进入铅锌产业,上马锌冶炼生产线,涉足矿山开发。
宝鸡中央金融文化商务区
如今东岭集团有员工1.8万多人,下属核心企业达50多家,是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
东岭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户均资产超过万元。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五部分:股份分红——改制时每家有股份,每年按20%分红;工资收入——全村95%的劳动力在企业上班,工资收入从4万到几十万不等;集体分红——全村每人每年由村集体分红,老人(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每月还有元退休金;集资分红——村民把钱交给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每年按10%的收益分红;租赁收入——村民把多余房产对外出租获得收益。
东岭村
不仅如此,李黑记还非常注重对东岭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凡是村内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的学杂费都是免费的。如果考上了大学,那么东岭集团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学金鼓励。在李黑记的带领之下,现如今村民们的月经收入基本上都能达到1万元以上。除此之外,大家的户均资产也都超过了万元。当初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落后村落,竟然会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
东岭集团社会责任
李黑记的儿子叫李磊,年出国留学,年回到东岭村,年全票当选为新一任东岭村村支书。显然,父亲退了,儿子顶上,是所有“村企合一”组织的通行模式。
东岭集团人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