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作家的书架杜阳林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
TUhjnbcbe - 2023/11/2 23:38:00
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02:3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千年前,诗圣杜甫在诗中如此写道。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写作者似乎都将博览群书、深度阅读奉为圭臬。钱钟书先生曾说,“读书是灵*的冒险,是发心自救的事情。”陈寅恪先生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而英国作家毛姆更是形容“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今时今日,我们有非常丰富的阅读资源可供选择。但身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却似乎已经习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每天如饥似渴地刷着电子屏幕上一条又一条的推送,投身至海量的信息迷雾中,已经忘记上一次翻开书深度阅读是哪时哪刻。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特推出“世界读书日特辑—作家的书架。”去探访作家们的书架,请他们与广大读者分享阅读体验。

去年炎夏7月,一本叫《惊蛰》的长篇小说横空出世,惊动文坛,短短两个月时间实现了四次加印,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和好评。根据市场需求,现已第七次加印并投放市场。不仅如此,众多重量级作家、文学评论家也不吝赞美之词。阿来曾称,“《惊蛰》让他想起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在人间》里面的阿廖沙,《惊蛰》中的凌云青和阿廖沙一样,不断被生活苦难重拳击倒,满身血迹,自己挣扎着爬起来,踉踉跄跄,继续前行。”这位广受赞誉的作家便是四川文坛的后起之秀杜阳林。

杜阳林是四川南部县人,曾在成都从事新闻工作,任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成都女报总编辑。后来他离开媒体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不少长篇小说和非虚构作品,著有《惊蛰》《步步为营》《长风破浪渡沧海》等小说和散文集。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小说专委会副主任、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

曾经的媒体人,当今的文坛新秀,他会看哪些书?又是哪些文字给了他创作的滋养呢?杜阳林在书架旁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喜欢阅读现实主义题材的书籍

“木铎声声,连缀起一个家族的起始兴落,反映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痛楚’,让我感触很多。”会晤时,杜阳林正在阅读已故老作家李一清的著作《木铎》。他放下书,表示自己阅读的取向,多为现实主义题材,认为《木铎》是一本很好的书。

杜阳林告诉记者,他从事写作多年,不论是作为媒体人还是作家,多读书、读好书是自己必要的功课。凡空闲时,都会选择去阅读,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在他看来,阅读不仅能让他对现实有更多感知,也让他能够从写作的角度,得到更多启示。

谈及自己的阅读启蒙,杜阳林回忆:“最早是小学时看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那时没有其他选择阅读的书籍,所以将这本书读了好几遍,甚至看到书边磨损。”随着年龄逐渐长大,视野不断拓宽,杜阳林爱上阅读王蒙的著作。“王蒙是现实主义题材写作的典范,他既置身现实,又能将文学触角打开,超越现实书写现实。”

路遥的《人生》影响了我的人生

人生应该怎么走?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过?很多人都会在某些阶段沉入这些迷思中,杜阳林也如是。“怎样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在这本《人生》中找到了回应,那就是刻苦努力。”杜阳林告诉记者,自己在人生每一个关节,面临选择之际,都会体认路遥《人生》中“努力奋斗的”力量。

“感知没有感知的东西,认知还未认知的事物。”杜阳林用这样一句话概括阅读之于自己的意义。他表示,阅读带给他许多,其中明事理,辩是非尤为重要。在杜阳林看来,阅读应以感兴趣为由,而非人云亦云。“不论是写作者还是普通读者,我们都应该有选择性地去阅读,去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谱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卢星宇实习记者泽登旺姆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王鹃图据受访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的书架杜阳林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