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川南经济圈中心位置的自贡,拥有四川第三家国家级高新区。从鸡犬相闻的山川农田到川南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迅速崛起,令人瞩目。其中,位于高新区东南部的板仓工业园区则是高新区拓展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整合全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在板仓工业园区,建设者不分昼夜,一幢幢现代化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企业争相入驻,一个个项目接踵而来。园区依托自贡老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积极做大做强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为自贡现代工业产业发展集聚起强大能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让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智”造扩能增效添动力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年整体搬迁进入板仓工业园区,投资约3亿元修建现代标准化厂房,扩能提质使企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走进公司二号厂房见到,这里机械声轰鸣,托辊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工作,自动完成下料、焊接、组装、成型、喷涂全工序,生产出托辊成品。“过去这条生产线需要20多名工人,现在只需要两三名工人操作自动化设备就可以了,不仅节约人力成本,生产效率也翻了一番。”公司行*管理部副部长宋杰林说完,又带着记者来到一号厂房,只见两台焊接机器人挥动机械臂精准作业,迸发出耀眼的焊花。“这是运输机上的重要部件滚筒,直径一般不到1米,空间狭小,过去需要工人钻进去焊接,现在有了焊接机器人,不仅操作方便,质量也易于管控。”宋杰林说,近年来,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智能化改造还体现在对产品的设计研发。宋杰林告诉记者,运机集团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约万元,公司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均走在业界前列。比如,其在川内首创的“管状带式输送机巡检机器人”,能完成数据采集、分析、云计算等工作,可以通过科技检测手段代替人工检测。
“通过智能研发,我们在带式输送机系统,特别是野外大功率、长距离输送系统研发领域,取得了飞跃发展。最新自主研发的悬索带式输送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总经理吴正华说,近年来,运机集团不断在生产制造和产品研发两方面着手,着力提升智能智造水平,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转型升级发展驶入快车道。年,运机集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增长14.04%。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6.3%,发展势头强劲。
据悉,目前,板仓工业园区拥有智能制造产业企业户,规模以上企业57户,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0.28%。园区集聚了国内最大碱回收锅炉生产企业华西能源,国内最大润滑液压设备生产基地川润股份,中国三大输送机械设计、制造商之一运机集团等龙头企业,聚力延伸壮大“节能锅炉—输送机械—节能泵阀—密封件—氢能装备”五大产业链条,加速构建国家级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速形成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总投资约17.5亿元的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总部基地项目于年落户自贡市高新区,标志着我市在总部经济引进培育和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记者走进在兴储世纪公司,光储智能微电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逆变器车间内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生产线上机器有序运转,数十名员工繁忙作业,车间正满负荷进行生产,每月生产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台。“这些逆变器就如同大型‘充电宝’,可以为边远无电地区,如高原、海岛、牧区、边防哨所等提供*民生活用电。”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勇指着一台台产品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太阳能光伏、电化学储能、清洁能源采暖等领域,遍布亚洲、非洲等主要市场,是“一带一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能源类项目的重点参与单位,在清洁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逆变器车间不远处,一期项目扩能新建的光储联合车间内电芯模组和PACK生产线已完成设备调试,正进行小批量试产;总共6条生产线将于8月全部完成安装调试,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8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自贡基地实现产值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李二勇说。
从落户板仓工业园区到实现量产,兴储世纪公司正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实现跨越。兴储世纪公司在填补自贡光伏产业空白的同时,也带动川内规模最大的低速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朗星达公司、新洲实业日产60万只动力电池项目、凯盛(自贡)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项目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构建“动力电池+光伏能源”双强支撑,加速培育构建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生态圈正加快形成。
聚力建设特色新材料高地
作为自贡五大现代支柱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