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萧瑟,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漫山遍野的金刺梨在风中摇曳,金刺梨果酒厂内酒香四溢、机器轰鸣,家家户户开起农家乐热情地招待游客——大坝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明星村,实现了“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班上”的脱贫梦。
大坝村的圆梦之旅,要从23年前说起。
陈大兴(右)察看金刺梨长势(张燕摄)
临危受命的实干支书
“陈大兴不自私,讲公道,能吃苦,有骨气,有头脑。”年,大坝村老支书陈万德在病危之际,将带领大坝村发展的重担交到了28岁的陈大兴手中。
“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这是此时大坝村的真实写照,亦让陈大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一定要让大伙都富起来,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
大坝村多年来都是靠传统农业种植,很难摆脱贫困。“想来想去,大坝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种植习惯。”于是,陈大兴带领大坝村开始了摸索产业发展的漫长道路。
年,陈大兴同村“两委”积极发动村民种植烤烟,没料到年全国烤烟断崖式大跌价,大家积极性遭重创。
陈大兴在蚂蚱大棚前察看蚂蚱(张燕 摄)
次年,陈大兴私人贷款带领村民承包邻村的亩荒山种植中药材黄柏,套种薏仁米和花生。但由于山上缺水,黄柏长得不好,秋收又正逢雨季,套种的花生大量霉烂。
年,陈大兴从织金引种竹荪瓶,当年收入10多万元。第二年,他带领6户村民把竹荪规模扩大10倍种了5瓶,但竹荪价格从上年的每公斤元跌至90元,头年挣的钱又全部贴了进去。
种烤烟、种药材、种竹荪、养牛、办苗圃,能试的都试了,能干的都去干。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锲而不舍。他始终记着老支书的托付:“党员就是为村民闯路的人,只要为村里好,为老百姓好,哪怕自己吃亏也要干,这讲不得价钱!”
年,朋友邀约陈大兴到干堡林场采摘刺梨。看到长势喜人的无籽刺梨,激发了陈大兴梦想的种子。听说他想种无籽刺梨,西秀区林业局无偿送苗来。
“别人栽花你栽刺。”听说陈大兴要带领大家种无籽刺梨,村民都说他是疯子。他就花钱流转28亩土地试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刺梨大丰收,亩产公斤。有财大气粗的水果老板上门要全部收购,每公斤40元。
金刺梨丰收时节(张燕 摄)
“我的刺梨不卖!”还背着一身债的陈大兴说,要留着刺梨开“品尝会”,打“活广告”,说服乡亲们发展刺梨产业。
“活广告”打响了金字招牌,大坝村收到大量金刺梨订单,年,陈大兴带领大坝村成立了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踊跃加入。短短几年时间,通过支部引领、基地示范、合作社带动,全村种植了亩金刺梨,人均纯收入飙升至0余元,从空壳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丰富产业内容带领群众致富
随着金刺梨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规划不仅在大坝村落地生根,开出了艳丽的花朵,农村“三权”促“三变”,在大坝村有了鲜活的体现形式。作为资源,土地统一使用;作为产业,金刺梨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土地收益大幅增长。农民成为股民,从土地入股分红、参加集体劳动、承包管理金刺梨树三个渠道取得收入,收获感大大增强。
“这些年我们走过很多弯路,现在有了支柱产业,我们更要做强优势,稳住发展势头。”苦干实干,终于干出了头,但陈大兴并不安于现状,发展的脚步片刻不缓。
近年来,金刺梨市场价格有所下跌。面对市场冲击,陈大兴提出了建设酒厂打造金刺梨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思路。
陈大兴(中)在大兴果酒厂内(张燕 摄)
说干就干!陈大兴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一边找上级支持,一边到处筹集资金、寻找资源,跌跌撞撞走过了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年产吨果酒的“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责任公司”投产,主打产品有12度金刺梨干红果酒和42度的金刺梨白兰地,成为贵州最大的果酒生产企业,年产值可达3亿元。
完善产业布局,需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多产业并驾齐驱。去年起,大坝村开始探索肉牛养殖。村主任卢正学介绍:“整个养牛基地投资余万元修建而成,占地平方米,预计可实现存栏头。每头牛产值在1元左右,喂养半年左右即可出栏,同时产生效益的30%将对贫困户进行分红,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大坝村金刺梨种植面积达亩,延伸产业链金刺梨果酒加工蓬勃兴起,配套发展蚂蚱、肉牛、精品水果等产业,多点开花,多元现代化农业逐渐形成。
修建别墅打造安顺的“华西村”
产业兴则百业兴,村民富了起来,陈大兴又琢磨着怎么让村庄美起来。
大坝村原来的住房结构以石木、土坯结构为主,住房简陋。“年我到华西村学习,看到家家户户住别墅给我很大的震撼。”在华西村学习的时间里,陈大兴彻夜难眠,最后他暗下决心:“大坝村也要像华西村一样家家住上别墅。”
有梦可追,说干就干。陈大兴找村支两委成员、村民们反复商量,一连十多天,最后决定:重新集中规划建设新村,用5年时间拆掉村里面的破旧老房,每家建一栋平方米以上的别墅。
大坝村村民家家户户住上敞亮的别墅(张燕 摄)
“农民都能住上别墅,吹牛哦!”“别做梦了”听说村里要拆旧房,建别墅,很多群众都不相信。
产业发展兴旺,是大坝村修建别墅的底气。陈大兴给大伙算了一笔账——一家平均14亩刺梨,投产后每年可收入14万元以上;新村建起后,依托刺梨园,大坝乡村旅游会兴起,收入不比卖刺梨少。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坝村的别墅新居建设有序推进。经过不懈努力,首批有花园、有车库的别墅建成了。这些别墅,白墙红瓦,木栅栏、葡萄架和房前屋后绿化合为一体,形成独立的农家庄园。
年初,28户村民全部搬进了别墅,5年来,大坝共建成外观统一、风格独特的农家别墅栋。借助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业态的产业,村“两委”发动村民打造避暑民俗旅馆和农家乐,吸引“两广”及重庆、四川等地的游客来避暑。
“我们要建温泉村、打造观光农业、升级乡村旅游……”谈到未来发展,陈大兴信心满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大坝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再上层楼。”
陈大兴(张燕 摄)
记者手记
“干”字当头奋力实现“大坝梦”
第一次见到陈大兴,是在年的夏天。
在大坝村的村委会前,宽敞的道路两旁是一栋栋三层小别墅,别墅有车库有庭院,很多村民在一楼的门面办起了农家乐,陈大兴望着宾客满坐的农家乐满脸笑意地说:“你看,咱们现在大坝村多美啊。”
阳光正好,空气里弥漫着金刺梨的香气,街道上时有车辆来往,游客的谈笑声、村民的质朴笑脸和陈大兴嘴角上腼腆的笑意——这一切,构建了一幅如梦如幻的乡村合乐图,这也是陈大兴奋斗23年得以实现的梦想。
种植金刺梨,盖上小别墅只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启端,此后的2年里,陈大兴带领村民办果酒厂、养蚂蚱、发展乡村旅游,小康村变成了明星村,大坝得以大兴。
变化的是大坝村的村庄环境和村民收入,不变的是陈大兴那颗坚韧的初心和坚定的使命。
“不太会说,反正努力干就行了。”年过五旬的陈大兴已是满头白发,憨厚老实的面孔总是带着略显腼腆的微笑,他依然不善言辞,却总散发出宁静致远的沉稳感和可靠感。
“我有三个梦想,一个是‘脱贫梦’,一个是‘别墅梦’一个是‘小康梦’。”年,陈大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在全省脱贫攻坚“三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发言时,他讲述了自己的三个梦,他说:“我的‘梦’还在继续,我的‘梦’都是干出来的,今后我还将苦干、实干、加油干,让大坝更美丽,让村民更富。”
陈大兴说,大坝村的经验,就是一个“干”字。苦干实干,形象地概括了陈大兴和大坝村二十多年艰辛探索发展之路的全部历程。
“我这个人认准了,就是一个字‘干’。什么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只要有信心、决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干成功。”在陈大兴的带领下,大坝人以“干”字当头,为奋力实现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而不断奋战。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兵
编辑金秋时
编审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