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陕西散文扶风基地专栏马婷游郑国渠记
TUhjnbcbe - 2024/7/9 16:24:00

马婷,90后,现居西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理事,扶风县文联副主席,《西安晚报》专栏作家,“三秦散文家”微公号副主编。入选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作品见《滇池》《延河》《四川文学》《当代青年》《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作家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曾获第四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银奖,第三批“陕西青年文学之星”荣誉称号,《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年12月入围“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著有散文集《忆梦昔年》《十亩之间》。

《游郑国渠记》


  

而今,这令关中成为沃野,秦国粮食充足,国家昌盛的郑国渠,许不抵它当年之荣耀与作用。但它横亘在那里,以蜿蜒浑厚之姿,两千余年之龄,引人入胜。于是,带着崇敬,我来了,在人潮拥挤的五月初,想要一睹它的雄壮身姿。


  在景区入口处换乘大巴后,郑国渠之游便正式开始了,这一腔热血也跟着被点燃了。静静地将头贴在车窗上,双眼紧盯着那窗外的风景,生怕错过了一丝与历史碰触的机会。恍惚间又仿佛回到古时,这乘着的大巴车变成了奔驰的马车,人在这马车内摇摇晃晃,看周围百姓凿修郑国渠。他们或背石,或凿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将那泾水注入洛水,修成了长达余里的郑国渠。虽说这修渠一事本源于韩国的一场消耗秦国国力的计谋,但渠成却反而使秦国成为富庶之邦,受韩国国君之命去游说秦国修渠,借以耗秦人力资财的水利专家郑国,却受到秦王政的谅解,并以他的名字为这条渠命名,如此也可见我秦人之大气,统一六国指日可待。虽说这车内挤挤攘攘,喧闹不止,可我的思绪却一直伴随着窗外的山水游走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大巴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忽而进入一狭长的隧道,眼前一黑,又以为这正是那穿越时光的隧道,隧道这头是现今,那头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了。


  如此前前后后在那泾河大峡谷间穿越了有三个隧道,又蜿蜒着向上行进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第一处景点。下车之后,见一瀑布映于眼前,溅起的水花和雾气落在身上,顿觉清爽起来。只见那水幕从山间岩石缝中倾泻而下,落入山底河谷,水花四溅,引得游人纷纷凑到跟前去寻求凉爽。被人潮挤在了后边,我便也无意追赶,于是退了回来,准备乘车前往下一站。


  未料乘车处排队的人竟如此之多,弯曲着绕整个景区站了一圈。那唯一的商店门口,也是挤得严严实实,排了一阵队后,我们的嗓子便冒烟一般,干渴难耐。只得派出一人去商店排队购水和冰棍等物,留一人继续排队等车。原本在景区入口处即已排了一小时才搭乘上大巴车到了这第一个景点,如今又在这儿排上了队,便纷纷抱怨着不该在假期出来,那景色的美都被排队的累消磨完了。而后强撑着困倦,又不忍就那样返程,只得在太阳底下又挪了两个多小时,这才挪到了队伍前头。


  游人们趁车行进时休息了一会儿,到了那文泾湖休闲度假区。据说唐太宗曾于此修建山庄,游船欣赏泾河,眼前这幽谷深峡,一川碧水,加上那悬崖峭壁,倒真是令已放松身心的游客又有了劲头。孩子也欣喜地喊叫着要去乘船,我于是坐在岸边的凉亭里,说是等待他们,不过也是想要安静地遐想一会儿。


  就这样在那凉亭中,看着乘快艇游走在泾河大峡谷的家人,思绪又不觉回到了过去。只见那泾河之水,清澈碧绿,在夕阳下波光粼粼;那两侧的山川则绵延起伏,长满了各类小树。忽地就想起曾经在天山游湖的景象来,那排队几小时的烦躁终于淡了许多。孩子们倒全然不顾这些琐事,只一味沉浸在坐快艇的乐趣中,风呼啸着从耳边吹过,他们不知自己和古人看的是同样的景。而那些正乘船在山间穿梭的大人,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想起郑国渠的历史,想起泾河的过去。


  当年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国,使秦开凿泾水,修一河渠注入洛水,用以灌溉田地,不过是想使秦国力疲惫,无力向东征伐韩国而已。却没想渠修成后,万顷盐碱地得到灌溉,关中田地皆成为肥沃之地,秦从此富强起来,最终倒有助于他并吞那些诸侯国。所以这世间之事,倒真是难料,谁知那祸中又是否会有福,那福中又会否有祸呢?


  我在这凉亭中任思绪随意游走着,旁边一家人忽然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打开带着的汉堡、薯条、炸鸡等食物,分给几个小孩子,言说是终于满足了在山顶吃肯德基的愿望。我竟也被这其乐融融之景象惹得欣慰一笑,这里如今已感觉不到当日秦国的气息,秦始皇也不知,他统一六国之后,到了秦二世就亡国了。如今,历经无数朝代,这里已成了旅游景点,又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了人们探寻历史,放松身心之地。看着吃肯德基的他们,我想,我也终于实现了我探寻郑国渠的愿望。

周礼扶风《周原文艺》祝您生活愉快!

人文扶风新篇章,邀您共同谱写!

传播扶风声音,讲好扶风故事。“周原文艺”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散文扶风基地专栏马婷游郑国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