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提及要因城施策运用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好保交楼政策。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即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降至4.1%以下。
在“保交楼、稳民生”的主基调下,各地“因城施策”政策加快出台。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厦门、郑州、天津约40城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惠州、兰州、贵阳、湛江、南通等超60城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至20%。
受8月22日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影响,9月百城房贷利率均有所下调,截至9月中旬,在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6城房贷主流利率低至首套4.1%的下限水平。
很多大V文章问“多地下调房贷首付比例,传递什么信号?”传递什么信号还需要解释吗,明显就是为了刺激房地产行业。
尽管在各类政策合力加码下,部分市场出现触底反弹势头,但仅局限于部分地区的部分楼盘。城市企稳复苏,或者销售拐点初现,还没有看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显示,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同比下跌的城市分别为50个和49个,占比均达到或超过七成。其中,符合该通知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放宽要求、已连续三个月出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同比均下降的城市共计23个。
先在看看网友的观点:
腾讯网友直言“越降越没人买”,老王估计他说的是指房价越降越没人买。如果房价不降,当然就不需要各种政策了。
最直接的影响是购房的门槛降低了:房屋的首付比例下降了之后,意味着用户的购房成本降低了。购房门槛降低了,那么意味着之前手上资金不足的用户又重新达到了购房的门槛,这样一来市场上可能对于购房的需求会增加,可能会是的房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当然如果是在限购地区的话,降低首付比例只是减轻了经济压力,实际的购房还是需要等到满足限购资格才能进行。
反过来,首付比例降低了,还款压力增加了。因为贷款额度增加了,产生的贷款利息就会越多。在相同的贷款年限、贷款利率之下,首付低的用户要比首付高的用户每个月偿还的月供更高且支付的利息也会越多。首付比例降低,由于月供增加了,那么在办理贷款的时候银行对于借款人的收入要求会更高,如果收入流水不够还会面临贷款失败的情况。
当然也有开发商和中介表示,购房客户电话明显多了起来。这话我们不用太当真。
持币观望的人群更多,市场更关心“房地产政策还有多少调整空间?”
听听专业机构的观点:
国信证券:由于三大压制因素(期房烂尾的担忧、房价上涨预期的趋弱、居民收入预期的悲观)延续,当前销售复苏节奏缓慢,基本面承压明显。在当前环境下,我们期待需求端更有力政策推出的效果,未来或将有更大范围、更猛烈的政策利好出台,房地产终将回归正常轨道。
华西证券:近期,天津下调首套首付比例至30%,宁夏银川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至80万元、浙江临海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至万元,广东广州实施人才购房一次性补贴政策。此外,多地放松贷款比例、公积金额度及购房资格。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持续放松,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国盛证券:郑州市再次发文强调保交楼,广州市、天津市等城市接连出台放松政策。政策发展趋势和我们先前判断一致,9月纾困政策持续推进,各线城市放松政策继续推进。我们认为,10月16日大会之前地产政策方向大致不变,一方面纾困政策在9-10月持续推动,另一方面各线城市放松政策力度会大于4-6月各城放松力度。
老王总结一下,机构基本认为,全国楼市仍在筑底过程中,真正回稳还需政策组合拳助力,还需要宽松。
国务院吹风会及专题会议中强调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能用尽用、快出快落地。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给出未来住房政策的发展方向,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变,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完善人房地钱四个要素联动机制。同时,提到保交楼专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中”。此前亿政策性专项借款已经释放,9月银保监会再次明确保障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地方保交楼稳民生,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
老王认为,房地产政策还有多少调整空间也是“因城而异”:
一线城市政策优化仍以稳为主,这从国务院层面的会议精神可以看出来,“房住不炒”定位不变,一线城市的重心,一定要稳;
二线城市继续从限购、限贷、公积金等角度发布多条调控措施,循序渐进改善房地产政策环境;
三四线城市政策优化力度较大,部分城市出台一揽子措施,稳定市场预期。这部分再不转变,地方政府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