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作为重要通讯组件之一的SIM卡也是越做越小,从常规版本到Micro版,再到现在的nano版。不过,12.3*8.8毫米的nanoSIM,对于手机而言“小巧玲珑”,但对智能穿戴设备还是太大,小到能嵌入设备内的eSIM此时便成为了各家厂商的最优解。
9月15日,工信部在回答网友询问时表示“正在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eSIM也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对于用户而言,采用eSIM意味着开卡、业务办理、甚至是更换运营商都像商场买东西一样简单,不需要跑去营业厅办理,但运营商想用以前的方法在eSIM留存客户,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是eSIM在国内推广缓慢的原因之一。
那么,让人“又爱又恨”的eSIM,机构方面对它怎么看,又有哪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因此受益?
eSIM究竟是什么?
根据资料,eSIM全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年,GSM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规范,标志着eSIM卡正式诞生。
与传统插拔式的SIM卡不同,eSIM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可将卡号等用户信息直接载入手机内部,可激活打电话、发短信等传统服务,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设备快速接入到当地网络。此外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卡在包括配置、尺寸、灵活性、安全性、客户体验等方面的表现更优,无需机身开槽的特色也能提高手机的防水性能。
简单来说,eSIM和传统SIM在通讯功能上几乎完全一致,无需插拔和机身开槽这两点更是只好不坏。正因如此,各大手机厂商近年来推广应用eSIM的步子也是越迈越大,有的厂商更已经开始尝试在部分机型当中只保留eSIM卡。
根据华西证券()的整理,谷歌年便在自家的Pixel2手机当中开始推广eSIM应用,Apple也在随后的iPhoneXS中加入了对eSIM的支持,此后摩托罗拉年推出的MotoRazr则是直接取消了传统SIM卡槽,成为了第一款只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
eSIM推广“内外有别”
与国际市场不同的是,国内的eSIM目前多用在智能穿戴设备身上,目前四大运营商(包括中国广电)也没有开放在手机上使用eSIM的功能,这让消费者感到非常着急。根据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