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听到华西村,已经不是印象中家家户户住欧式别墅,开豪车,存款千万的天下第一村了。俨然变成报道中负债高达.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78%,有息负债.7亿元陷入窘境的过气企业。
当年上学的时候,华西村是频繁的出现在政治老师口中的“天下第一村”。“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这样的乡村,超乎我的想象。当时小编所在的省会城市还没有建成的机场,一个村子居然这么富裕,就连很多的城市也比不上吧!
华西村可不是你印象中的乡村模样,标志性建筑超五星级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在一排排整齐的别墅群中高高耸立。更能证明华西村非常富裕的是,在龙希国际大酒店中,有一头重达1吨,价值3亿的黄金牛。
改革开放前的华西村也就是个并不富裕的生产大队,但是在原村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改革初期敢想敢做的原始资本积累,原始资本积累为后期资本运作提供前提,悄悄办起了地下五金厂,靠着这些地下工厂,为这个村子掘出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初期,又依靠“典型”的政策优势,拿到了大量贷款。集体运作的模式又使得能够运作的资本远远超出散户,有了大量的集体资金,就可用这些钱投入到像钢铁、烟草、房地产、金融这些产业。
从改革开房初期,政策上的偏向应该是这个村子继续富裕的最大助力。包括前面提到的大量贷款,还有报道提到的环保屡次不达标,屡次关停又屡次起死回生的华西北钢,包括现今他的支柱产业旅游业,都是政策倾斜的好处。
钢铁,是华西村从农业经济向工业时代转型的支撑,一度成为华西村的产业支撑与财富来源。当市场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质量型经济,那种粗放经济势必就赶不上新业态了,传统企业面临危机也不仅仅是华西村的个案,整个东北三省都陷入这种困境。
如今,华西村早年经济支柱产业绝大部分都已经转型。早年依赖的工业已经不是华西村的重要资金来源。现在的主要收入是金融、房地产中的投资回报以及旅游产业。
你觉得华西村能成功转型,浴火重生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