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当年遍地土豪的华西村,为什么现在却负债近
TUhjnbcbe - 2024/10/19 17:27:00

中国乡村千千万,能写进教科书里的有几个?敢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又有谁?恐怕也只有华西村,这个大名鼎鼎的富豪村,早在21世纪初期,家家就开上了豪车,住上了别墅,人均百万存款。这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人人羡慕的存在。

可是这些年,华西村却渐渐默默无闻,从每年00亿收入的巅峰时期,到现在传言负债亿,深陷债务危机。华西村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能成为天下第一村,又为什么如今衰落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贫穷的华西村

今日的华西村,面积5平方千米,是普通村子的数倍大小,人口超万人,是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超级乡村。

可是在上世纪60年代,华西村不过是一个面积0.96平方千米,人口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元的一穷二白的小村庄。

当时的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能吃饱饭,有时连这都是奢望。但凡遇到荒年、灾害,人们就只能背井离乡去乞讨,华西村当时也被叫作“乞讨村”。直到华西村遇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男人:吴仁宝。

二、天下第一村的崛起

在华西村有这样一句话,“儿好、女好,不如华西村好,千谢、万谢,要谢仁宝大大。”大大是本地方言“哥哥”的意思,仁宝大大指的就是华西村传奇书记吴仁宝。

吴仁宝是江阴人,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就是他的家乡,从小他目睹了乡亲们生活的不易,立志要改变这一切。后来,他出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他想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吴仁宝刚上任时,华西村区区多人,散布在12个小自然村落,村里多亩土地,40多条河沟,被分割成了多块不规则的部分,田地杂乱无章,到处是弯弯曲曲的泥巴路,农业生产效率极低,村民还常常因为小事引发争执。

吴仁宝通过不断学习外界先进的农业知识,结合华西村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一份《十五年远景计划》。他将12个散乱的村落合并,划分出农业区和生活区,亲自和农民下地干活,平整土地,兴修水利。

经过这样一番整治,华西村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在给国家交完粮食后,家家还能留足了余粮,饿肚子的生活一去不返。

在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后,为了摆脱“高产穷队”的名头,带领乡亲们致富,吴仁宝领头创办了一家五金工厂,仅10年就实现了00万元的产值,利润率高达0%-40%,赚得了华西村的“第一桶金”。

由此,吴仁宝悟出了“无工不富”的道理,在80年代盛行分田到户、土地承包的时代里,吴仁宝却反向操作,把村里所有土地承包给0人种植,其余村民全部转战工业生产。

依托着五金厂,华西村建起了许多炼钢厂、纺织厂、铜厂、铝厂,全村创办了40多家企业,95%的村民进入工厂,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家乡。年,华西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江苏第一个“亿元村”。

短短几十年,华西村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发展为享誉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考察团队,与慕名而来的游客。吴仁宝嗅到了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把华西村打造成了一个花园般的美丽乡村,斥资0亿建造五星级大酒店,再一次推动了华西村的发展。

彼时,华西村每年都能接待万游客,仅凭旅游一项,就能狂赚00亿元。鼎盛时期,华西村依靠农业、工业、旅游,总资产高达亿元,创办华西集团,顺利上市。人人当上了富家翁,生病不用花钱,小孩上学免费,养老有保障,一切都是这样美好。

三、辉煌的散场

吴仁宝是华西村崛起的关键人物,0年老书记就退隐了,1年离开人世。随着吴仁宝的淡出,华西村失去了掌舵者,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华西村的收入大头是旅游业,但这几年因为人口流动受限,华西村的旅游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工业上,华西村的重点方向是钢铁等重工业,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国家逐渐限制重工业的发展,为了去除过剩产能,华西村很多钢铁工厂被迫关停,村民失业,老板破产。

华西村制度规定,青年人外出读书毕业后,必须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否则就难以分享村里的红利,甚至连家人都要在村里受人白眼,待遇下降。另外,随着华西村的扩张,周边村民并入华西村,却难以享受到和本村居民一样的待遇,矛盾逐渐激化,人才就这样逐渐流失。

再加上,随着老书记的离去,华西集团由华西村本地人进行管理,不愿外人插手,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管理经验,没有高等学历,导致企业管理不善,债务逐渐增加到亿规模。华西村的衰落自然不足为怪。

结语

传统产业的衰落和全球口罩的影响,让曾经风光的华西村逐渐衰退,未来的华西村将走向何方,我们暂时还无法知晓。你认为华西村能走出自己的债务危机,再次崛起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年遍地土豪的华西村,为什么现在却负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