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原油价格上涨,船队利用率、日租金甚至新造船业都达到了近几年的新高,而海洋工程行业在经历了一轮萧条之后,也终于迎来了一丝希望。
海运市场价格指数上升
克拉克森研究院(“克拉克森”)最新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克拉克森海上综合指数(包括钻井、海上支援船和水下建造船)在今年上半年上升了17%,并且继续上升,达到了7年来的最高水平。尽管与年点的10年高点相比,仍然下降了27%,但也大大超过了10年的平均66点和年10年的最低点44点。
在钻机领域,今年上半年,世界钻机的需求量上升了6%,至今年中期的个,较明年初的时候增加了11%。在这些项目中,自升式钻机的需求量增长了3%,达到了个,而浮动钻机的需求量增长了14%,达到了个。超深水浮动钻井平台的市场供不应求,船舶利用率较上年提高10%;中东的租船业务有所增加,在今年上半年共签了35个租赁合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克拉克森石油公司的石油价格指数在六月末上涨了24%,但是与年年初相比仍然下降了38%。
整体来看,移动海洋钻探设备的整体使用率提高5%,在七月初达84%,较年初和年初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为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尽管与年初相比仍然低于10个百分点。其中,84%的自升式和79%的浮式。克拉克森预计,到今年底,将有87%的自升式和浮动式的钻机使用率将会达到88%,而到年底,这个比例将会上升到93%。与年相比,世界范围内的钻机队伍减少了13%。
与此同时,克拉克森OSV指数在今年上半年上涨18%,从年年初到现在已经上涨了53%。在某些地方,大型船舶的每日租金甚至与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相差无几。尽管北海三用工作船舶AHTS的现货价格在六月末达到了创纪录的17.英镑,但总体来看,AHTS的租赁变化较为缓慢,上半年涨幅12%。
OSV的船队使用率在今年上半年增长了4%,七月初为68%,较年初的时候增加了11个百分点,但是仍然低于年的18个百分点。克拉克森预测,OSV在年末的时候会有80%的使用。OSV的整体规模从年起减少了4%到个(其中超过BHP的AHTS和个以上的PSV)。
另外,OSV的空闲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从年到现在的第一次少于个,尽管这个数字仍然占到了整个舰队的23%。克拉克森认为,由于市场继续紧缩,OSV的闲置资金将会进一步缩减。很多闲置了很久的OSV也会被转移到其它可选择的市场上,或者被直接拆掉。
石油价格上涨,船舶位置吃紧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全球石油需求进入复苏阶段。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投资活动也在稳定的上升,虽然还没有回到爆发之前的水平,但是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受高油价的影响,石油企业获利能力突出,投资意愿增强。与此同时,随着能源的环保化,众多石油企业纷纷向风电、光伏等低碳行业转变,一方面巩固了其油气业务的基础。而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投资回升还需时间,海洋工程设备建设市场仍需时日,市场仍在恢复中。
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设备的市场结构正处于变化之中。目前,石油、天然气、海洋、海洋等行业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在今年上半年,已售出的海洋设备中,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风电安装、起重、铺缆船、维修船)30多艘,占60%以上。
自年年初起,各类海洋设备的交易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各种设备的价格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没有成交的钻机新订单仍然没有好转;海洋工程支撑船的价格比今年的平均上涨了大约5%,比平均水平略高;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与近年来一样,海上风能仍在新的海洋工程领域占据50%的份额,包括风能安装船(WTIV)和12艘风电场运维船(OSV)上半年的新船订单。
虽然市场表现出了明显的好转,但是今年上半年,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船队的新造活动依然十分有限,其中包括浮动生产型油轮(FPSO)在内的可移动海上生产设备的市场气氛依然看好,上半年新增了5个新的船舶,克拉克森预计,年的MOPU将会增加16个,这是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因素”在市场上独占鳌头
自年起,全球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海洋石油资源的活跃程度继续上升。截至到年,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的使用率分别达到84%和79%,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六年来的最高水平。
上半年,各造船厂完成了33个/艘的海上工程合同,金额49.4亿美元,完成了54个/艘;截止到六月末,全国共有个船舶,总投资额亿美元。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海上石油勘探的持续发展,“三桶油”的努力推动了石油的增产,海工设备的内需继续增加,“库存”设备也迎来了清仓的提速。广东中远远洋集团已经完成了一艘半潜辅助钻井平台和两艘补给平台的剩余工程;六月,“国硕”号是外高桥造船厂的最后一艘自升式钻机。
曾是海上设备采购的外国船主,在订货清单上的次数明显减少,尽管“退居二线”,但外国客户的订货却表现出了“量少价高”的特征,例如中远海运集团从丹麦船主Cadeler那里拿到了一艘F型风力安装船,这一订单的价格高达3.45亿美元。
目前,国内船企已成为支撑我国海洋工程市场的“主力军”,今年上半年,我国船东共收到33个船舶订单,其中26个是由国内船东订购的,占到了79%。风力发电公司也是订单中的最后一批,比如江苏华西、江苏海工风能等船舶建造公司,为我国海工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