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健儿们在冰雪上惊艳世界,彩烟梯队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上空划过,十四运圣火在延安点燃……重要时刻、重大活动,都有气象的倾心守护。而这背后,离不开硬核气象科技装备的基础支撑。
技术人员为冬奥会跋涉上山建站
华云集团以“智”提效,构筑强大的“科技堡垒”,提供强大的技术驱动支撑,以服务国计民生为己任,主动作为,坚决扛起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责任。
释放装备效能保障服务有力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次实现“百米级、分钟级”业务天气预报能力,加密自动站、雷达等构成的精密监测网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华云集团提供了大量设备和技术支持。
自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华云集团于年12月在延庆建立第一个冬奥预选赛赛场观测场。自此陆续在延庆高山滑雪赛区等地共建设37套自动气象站,在张家口赛区周边建设70套自动气象站,为冬奥赛场安装了13台激光测风雷达。同时,在北京、张家口地区建设两部S波段天气雷达、5部扫描式测风激光雷达、9部X波段天气雷达。
技术人员巡检北京冬奥会自动气象站
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场地都在山上,气象设备安装巡检困难重重——“刚进驻赛区的第一个巡检日,海坨山的恶劣天气就给了我们‘迎头痛击’,降温降雪导致部分设备结冰,为尽快恢复数据正常采集,只能进行人工除冰。”在延庆冬奥闭环管理区参与现场服务的华云升达公司工程师陈泽介绍,当日气温降至-20℃,顶着五六级的风,他在风雪中走了数小时山路,终于抵达站点,完成任务。
技术人员汛期巡检新一代天气雷达
产品和服务始终是华云集团发展的立业之本。面对当前极端天气频发、重大活动多、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等情况,华云集团严格按照局党组部署,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全力完成保障任务。
细数这些年的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装备应用价值不断显现。
在建党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华云集团在天安门广场、国家体育场安装维护12套自动气象站,对京津冀地区10部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提供技术保障。
年5月,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技术人员在天安门华表安装气象站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恰逢华西秋雨。华云集团派遣技术服务团队开启为期8天的保障,在比赛场馆周边建设85套自动气象站、两部激光测风雷达、3套大气电场仪、3辆应急气象观测车。
图为天气现象智能观测站
华云集团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队”作用,高质量实施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和业务软件系统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在每一次服务保障中,华云集团的业务骨干冲锋在前,筑牢“科技堡垒”,护航装备运行。不仅成为气象服务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也在一次次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彰显中国气象科技力量。
年,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前往河南开展“”强降雨服务保障
落实“三个全球”服务“一带一路”
“中国援建的气象设施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用处非常大。”年11月,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第16次届会举办期间,时任津巴布韦气象局局长、WMO非洲区域协会主席阿莫斯马卡拉乌特别感谢中国援建的气象设施。在当地,这些设施投入运行以来实现了三大突破:首次通过气象卫星监测林火,首次实现天气播报影像的独立制作,首次通过预警收音机发布预警。
技术人员为纳米比亚安装天线
华云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要求,在中国气象局的支持指导下,共向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近套、余件气象设备。
“一带一路”沿线高山、沙漠等无人区较多,气象资料缺乏。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向非洲国家援建气象设施项目。华云集团在中国气象局指导下实施了7个非洲国家的援助项目,援建42套自动气象站、5套闪电定位仪、两套风云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等设备,提高了受援国和周边区域的防灾减灾水平——风云气象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填补了非洲极轨卫星数据接收和应用的空白;自动气象站,帮助非洲从人工观测向自动化观测转变;闪电定位系统,填补了非洲大陆闪电观测的空白。
技术人员为肯尼亚当地工作人员讲解气象设备的使用
面对气象高质量发展机遇,华云集团将在中国气象局党组领导下不断提升服务“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以更有创造性的科技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刘倩
原标题:《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践行国企担当服务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