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学院校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以医学为中心、以医学命名的高校,比如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还有一种是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所设的,且大多行使有相对独立管理权限的医学院(部、中心等),这主要是原先的医科大学并入这些综合性大学之后形成的“特色局面”,比如北大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浙大医学院等。
说起这些医学院校的排名,流传有“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东齐鲁、中同济”之说,但那是江湖上的传说了,如今已有多所医学院校,实力完全不低于甚至超过“湘雅、华西、齐鲁和同济”。就比如说上海交大和复旦的医学院实力,已经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了,无论是排名结果,还是学科评估、入选双一流,那都“媲美北协和、超越南湘雅”了。
历史沿革介绍
上交医学院的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于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年,进入“工程”行列。年7月,上海交大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改为上海交大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办学历史追溯至创建于年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校之一,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根据复旦大学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综合排名
在《医学界》中国最佳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上交医学院凭借在科学研究、教育资源、医学临床、人才培养和毕业生满意度这五个衡量维度都“度无死角”,再次蝉联榜首之位,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复旦上海医学院仅次于榜单第二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居榜单第三位。榜单第四是北大医学部,榜单第五是首都医科大学,再其次是浙大医学院、川大华西医学中心和中南湘雅医学院。
学科情况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交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全国排名A+,基础医学A-,口腔医学和护理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复旦上海医学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A,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为A-。
在双一流学科入选上,上海医学院共入选有临床学科、口腔学科、基础学科和药学(与药学院共建)共四个学科;复旦上海医学院共入选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四个学科。
再来对比下北协和、南湘雅等院校情况。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协和医学的基础医学、药学和生物学获得A+评价,临床医学获得A评价,护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获得A-,居全国高校医学领域之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护理学获得A+评价,临床医学获得A-评价。
在双一流学科上,北京协和医学类共入选临床医学和药学;川大华西医学院共入选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三个;浙大医学院共入选基础医学一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竟然没有一个学科入选。
医院实力
医院强不强,也是检验医学院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医院排行榜》(医院管理所研究版)中,医院夺得榜单第一,医院位居榜单第二,上医院位榜单第四,医院、医院分别位居第五、第九。
在《医院蓝皮书-》医院排行榜(艾力彼版)中,北京协和和川大华西分别为榜单第一、第二,复旦附属中山、复旦附属医院分别是第三、第七,上医院是第四,另外榜单前十的是北大两所医院、中山大学、华中科大和浙江大学各有一所医院。
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上海交大和复旦的医学实力,并不输于我们平常闻名的交大理工和复旦人文的实力。综合来看,已经稳扎国内医学院校第一方阵的位置,虽然和北协和尚有差距,但已经跑赢了“南湘雅、东齐鲁、中同济”等一段距离。年11月,北京大学牵头建立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首批成员有北协和、复旦、上交、浙大、武大、华中科大、中山和川大,中南和吉大在第二批入选。
作者:教育评论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