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受访人供图
人民网成都5月31日电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来自四川代表团的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就“中国护理学科如何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建言。
蒋艳本身就活跃在护理科研的第一线,近几年,医院患者安全与循证护理研究中心,带领华西多名护士紧贴临床搞科研,其带领的团队获得过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医院管理金奖等科研类奖项。在她的带领下,华西护理学科已连续4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学科榜第一位。她更被中华护理学会授予“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国要负担14亿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医疗卫生任务,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下,提供高成本效益的医疗照护是新医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蒋艳说,疫情爆发后,全国4.26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护理人员占比68%。然而,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我国护士潜能的挖掘远远不够,护理专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言,随着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医生短缺,护士就成为解决医患供需失衡、健康资源不足的重要群体,享有一定处方权的高级实践护士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对促进社区保健、满足养老照护起到了显著作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面对人民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护士潜能的深入挖掘、专业价值的深入体现是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
“年我国护士总数达到万,每千人口护士比例3.35,但这一数据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护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蒋艳直言,虽然年我国护理学已成为一级学科,但护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缺少高质量的原始创新,缺乏“拳头”产品,“全国护理工作者都要在关键护理技术上做好谋划、全力攻坚,加速突破老年护理、慢病护理、灾害护理、危急重症护理、伤口护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艳当选为中国科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建言献策中,她提出护理科研成果要向实践转化,做到“知行合一”,最佳实现途径就是发展和推行循证护理。“科研必须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将科研融入日常工作,基于问题研究解决,遵循证据科学决策是改变为了科研而科研困局的必经之路。”蒋艳说。
据了解,为了让华西护理领跑全国,让四川护理走向世界前沿,蒋艳带领的华西护理团队致力于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为护理科技创新赋能。近几年,她们借助于四川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打造“护理+信息”“护理+材料”“护理+管理”等“护理+”平台,探索护理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已获批四川省护理学重点实验室,并发布了国内首部《中国卒中肠内营养护理指南》。(李小明、寸薇)
本文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