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大学完成了招生计划,紧接着网上就有爆料说四川大学在云南收获了一名分的高分理科生。
分在云南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先来说一说云南的投档线:年四川大学在云南的投档线为分,清华大学在云南的投档线为分,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云南的投档线为分,北大医学最高分为分。大家猜测可能录取的是四川大学王牌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八年制,这个专业也是每年川大录取分最高的专业。然而心塞的是四川大学在云南年招生计划里并没有这一专业,有的是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口腔医学五年制。
也就是说云南这位同学如果填报北京大学医学专业的话,那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录取!用本可以上北大的分数,选择了四川大学?这样的选择究竟值不值呢?对此网友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一:
不能用值不值得来评判考生的选择!第一,很多人不知道在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前身)的时候,口腔专业8年制经常招收过清北投档线的学生,当时有一个说法是没有清北的分数慎重选华西医科大学最好的专业。那时候,清北情节并不重,好学校百花齐放!
合并后川大的最高分也是口腔8年制专业,也经常招到清北投档线附近的学生,所以发生这种事情并不奇怪。只是今年超过清北投档线太多,才会显得有些不正常!
网友二: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个人有个人的兴趣,个人有个人的价值观,没什么可指摘的,也没什么好打圆场的。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他们的选择多么诡谲,多么不可思议,实际上就是一种纯粹的精致利己主义思想作祟,完全是资本法理洗脑的结果。我们认为必要用名校知名度来涂脂抹粉、必要通过占据文化资本获取阶级优越感,以实现自我的经济效益最优解、社会地位最大化。
见怪不怪的现象是,我们中有的人,或许对报某些风靡一时的专业颇有微词(如经济学),对众人追捧的一些就读地也没多少好感(如北上广),但是我们都最终听从了父母的指导和规劝,听从了自己内心的趋利性判断。
搭乘资本的轨道,兴趣热忱消失了,社会奉献缄默了,都只想通过攀蟾折桂换取真金白银,或政界捊尾,或商海弄潮,这或许是个人的殷荣,也或许是时代的悲哀。
网友三:
在高考这个人生的分岔口,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学校,去了北大读新闻;有的人选择了专业,去华西读口腔。
其中,选择去华西的哥们中科大三年退学,我相信他比去北大的孩子更懂大学专业的含义。
学口腔,未来发展路线明确,单干可能性大,我认识的专科口腔医生月收入都2万+,更不用说华西口腔这种金字招牌出来的,钱途不可限量。
去北大,如果不是真心热爱新闻专业,我觉得那个孩子的人生未来还会有几次波折,每一次都是巨痛。但北大的招牌还是很有用的,但看你怎么用了,我们那届两个上北大,都是天坑专业,一个借助北大的校友资源+二专,辗转腾挪,如今已经进入顶级投行。一个潜心学术,北大本硕博,如今在北美开始做第二轮博后了。
网友四:
嗯,这个人是我们之前的学长,也是18届的同学。当初听说他回来复读感到很意外,因为毕竟他也读到了大三。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他回来之后,创造的自己的奇迹,高考他是我们学校第一名,我们旁人本以为他志在清北,结果他报了川大,很多同学都问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机会,但仔细想想,我觉得他赢得了更好的机会。华西医科,超级硬的牌子,似乎国际上都认可华西的毕业证,之前在中科大,他所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他的选择一定是慎重的,我并不了解这个人,我只是很佩服他,可以洒脱的放弃已有的一切回来学校,重新开始。我觉得他这一次绝不后悔,用几年换来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很棒。祝福他。
对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