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黔中早报总编都市报与深度报道谁来拯救谁
TUhjnbcbe - 2020/11/19 5:41:00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www.csjkc.com/m/
本文刊发于年《中国记者》第9期,刊发时的标题为:《从都市报原创内容转型看深度报道困境与出路》,作者:黔中早报社总编辑刘正红。

关于深度新闻,业界、学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绕不开“特稿”“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深度调查”等说辞。深度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产品,长期为都市类报纸所倚重,并被当作报纸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牵引”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被看作纸媒专利的深度新闻也越来越“不受待见”,甚至被“抄了后路”。有新闻界同行悲观地感叹,“我们已经被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逼得无路可走”。也有人不太在乎,认为“深度新闻是都市报的一张王牌,网媒在专业性方面很难赶得上”。基于此,我以多年管理与运营市场化报纸的经历提出浅见:都市类报纸的深度新闻仍有提升空间,但它面临的现实瓶颈亟待突破。

深度新闻兴衰:一去不返的“*金八年”

深度新闻的发展高峰出现在年至年,具有示范意义的好作品相对集中在《华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等,带动一大批都市报重视深度新闻的开掘并不断加大力度,形成佳作如潮、看点频现的局面。在一些因深度稿件在业界成名的调查记者心目中,这是深度新闻的“*金八年”。

很快,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媒体生态,都市报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年至今,移动互联网“纵横”各个领域,此前在发稿时效上完胜各种周报和新闻周刊的都市报深度新闻,在门户网站的“夹击”和智能终端“抢攻”下逐渐失去传播优势。一些坚守在纸媒的朋友经常抱怨:“好不容易完成一个深度调查,结果还没见报就在手机上刷到了同样的题材!”坦诚地说,我供职的报纸也有这样尴尬的境遇。

显然,被都市类报纸视为“制胜法宝”的深度新闻已褪尽芳华、直面惨淡。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新闻操作手法确已落后,都市报的*金时代一去不返。但毋庸置疑,深度新闻这种媒体产品形态仍然被绝大多数都市报所珍视,神秘不再、优势被削弱毕竟不等于消亡,“*昏过后,终究是黎明”,深度新闻要面对的,是如何突破“茫茫黑夜里的瓶颈”。

三大瓶颈“压缩”深度新闻生存空间

梳理深度新闻在都市报演进的脉络,我们会发现媒体发展与自然界的节律现象巧妙暗合,受主客观原因制约,始终难以摆脱“生长—茁壮—繁盛—衰败”的规律。只是,深度新闻更像多年生植物,不会轻易在纸媒的寒冬里凋零,若能把握时机突破瓶颈,就有希望迎来“第二春”“第三春”乃至“第N春”。那么,都市报深度新闻面临的现实瓶颈表现在哪些层面呢?

其一,“负面化情结”影响选材,深度记者在挑刺揭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深度新闻,很大一部分是负面报道,且多属于社会新闻范畴,题材单一,写作套路化,标题噱头十足,甚至掺杂猎奇和炒作,唯恐不能吸引眼球。

社会现象丰富多元,新闻人物个性不一,公众普遍

1
查看完整版本: 黔中早报总编都市报与深度报道谁来拯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