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做个记者实习生,我的心里只有甜没有苦
TUhjnbcbe - 2020/11/29 6:24:00

两个月前,6月末的校园,跳蚤市场很活跃,穿着毕业服的学长学姐在各处拍照,纪念他们终将逝去的大学,校园里弥漫着分别的气息。

大二末是个容易迷茫的时期,当时的我不知道前路怎么样,也没有对自己未来有多么清晰的规划,因为觉得时间尚早。

也尝试过找实习,但是在学院里组织的湖北日报的面试被刷之后,挺沮丧。令我不解的是,在南望山人报的一个大一学弟被录取了,他平常写稿都是我来改的啊!而跟我同去面试的同学都没有进,“怎么会这样啊!”除了不解,更多的则是羡慕和沮丧。

转眼又开学了,又从忙碌的记者实习生日子回到了平静而忙碌的大学生活里。暑假俩月没有回老家度假,享受着武汉阳光的炙烤,跟着老师深入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做新闻。

从庐山实习归来的几天,天气转凉了。还没从酷暑难当的武汉走出来,还没从跟着老师风风火火做社会新闻的劲头里缓过来,就大三了。

1、曲折的新闻评论写作尝试

6月下旬,专业课已接近尾声,唯独还有刘老师的新闻评论课和网络传播学没有结课,所以那段时间,除了疯狂地练习写评论外,就是听他在课堂上讲课。刘老师是我见过在大学里为数不多的认真的教师,每次把邮件发到他的网易邮箱,他都会认真的审看,并提出修改建议。当然,他不是对我一人这样,他对广电大二的每位同学均是如此。

他把同学们每周上交的新闻评论分等级A/B,得A等的会在第二节课上报名字,其他的都是B等。“所以写的再烂,再不济也是B等嘛,”刘老师说,“你们不要有心理压力啊。”天呐,怎么会没有压力呢,都要在课堂上念名字,没报上名字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点小郁闷的。

还记得第一篇评论写的是琼瑶和继子女纠葛的事,我知道写的不好,但没想到老刘这么耿直。在返给我的邮件中,他说:“观点没有提炼好,文章比较散乱,还有把批评的矛头指向网友,没有意义。”第二天还在课间走廊里跟我探讨了评论中存在的问题,这让我觉得很感动。我的第一篇评论以失败告终,情理之中吧,毕竟第一次写评论嘛。

第二次写评论是关于有偿替课的新闻,在归纳原因的时候我把批评的重点放在了课堂质量上,老师告诫我写评论要客观中肯,切莫片面。道理都懂,但是真正到自己写的时候就都忘光了。这8个字对我很受用,可以说是写评论的一条红线。逾越了,评论就写进死胡同了。

后来第三篇,第四篇,感觉自己慢慢开窍了,之后的评论都得了A等,老师还把写得好的评论发在了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个记者实习生,我的心里只有甜没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