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茅台逆袭史从成都糖酒会到中国
TUhjnbcbe - 2021/5/5 23:43:00

▌年,全兴酒厂的飞艇游弋于天府广场上空。这不但是一种酒,当时还代表着城市精神。此前几个月的一个冬夜,董事长杨肇基爬上后子门一张木桌,举起电喇叭,发誓让每一个排队买票的球迷都进入成体。“保卫成都”最终如愿以偿。这个时刻,一瓶茅台的价格是元。PhotoBy刘陈平华西都市报

难以置信,这个故事真的是从成都开始的。存疑的原因在于:第一,成都历来商风极盛,自诩会做生意;第二,成都是白酒的宇宙中心——“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四川”前一句纯属瞎编(相当于说“世界锅盔看中国”),但后半句有其真实性。从“五朵金花”到林林总总,佳酿无数。而且,一直在GDP上全省无敌的成都,也是面向全国的白酒消费、交易场所。看过历届成都糖酒会的表现,茅台的发展痕迹昭然若揭。甚至这样说——也就是在五粮液、郎酒和泸州老窖的故乡,茅台杀出血路,最终封神。

——壹——

白酒战国时代的成都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虽然名为“糖酒”,其英文翻译很实在,就是“FOODDRINKS”。始于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专业展会之一。年,糖酒会在成都第一次举办。成都的加入,让糖酒会名声大噪,成交额逐级升高。年,茅台的零售价是元/瓶。第二年,核定的零售价为元/瓶。几乎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名酒,而且和茅台的价格差距并不大。有些在21世纪初,还比茅台高——具体是谁我就先不说了,反正四川的。

▌年,成都糖酒会上,河南宝丰酒厂的一台解放大卡车巡游。宝丰酒的这种推广,代表着大多数酒企的一种境界:噪起来。

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年代,堪称中国白酒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第一是物流时代并未到来——依靠国有邮*系统,一种商品很难大量走出省界;其次,因为没有互联网,商品信息亦很难传递,更谈不上影响力。年代的德国,70%的家庭有收音机。信息的传达,被认为是希魔取得*权的关键。对于白酒这种商品来说,地理上的距离曾经意味着隔阂。▌年,成都街头的一种米酒的广告。By刘陈平只有少数人能享受走出省界的酒。三年困难时期,翻译家杨宪益在北京“能定期收到牡丹牌香烟、五粮液和泸州大曲、鲜肉和腊肠、带鱼和各式肉类或水产罐头……”年4月,他因“特务”罪名被捕时,还在家中独酌,孰料喝到一半就被带走。入监时同号的犯人闻到一股浓香,不禁食指大动。杨宪益被释放回家时,4年前喝剩下的半瓶泸州大曲还在桌上。没盖好,早已发*而不能续饮。同样,在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的俳句中,也是浓香的世界:诗人的宵夜一碗超现实主义三两五粮液▌年成都糖酒会,街道上的“大白酒瓶”们。By刘陈平赤水河流过四川,四川也有酱香;但那个年代如果谈到美酒,大多数成都和四川人都会觉得,是浓香的。对茅台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贰——

成都标王中的茅台之变

茅台,毫无疑问最先意识到了新时代的来临。

▌3年3月19日,成都糖酒会。请注意四川科技馆门廊上最大面积的广告:国酒茅台。By迟阿娟

▌实际上,年成都糖酒会。请注意在雕像身后,茅台仍然倔强地打出了“国酒”。By刘陈平

茅台的豪放,让人咂舌。但谁又知道就在年抢到成都糖酒会这个“标王”位置之前一年,他们刚刚走过“*门关”。当初在人声鼎沸的茅台厂区内,此前买酒拉货的人络绎不绝,排个队买几箱酒,再转手就可以赚到一年工作的收入。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这里人可罗雀。时任茅台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季克良心急如焚,还挨了上峰批评。不服气的季克良跑到当时风光无限的山东秦池门口,震惊了:各种热闹,仿佛过去的茅台酒厂瞬移到了山东。

▌第三排从左至右第二人为季克良。饥荒中的年,江苏南通少年季克良参加高考。为了给家里省钱,他特意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就读了食品发酵专业。

据说,虽然对当时的秦池非常羡慕,可季克良明白,秦池不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科学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事实也印证了他当时的判断:中国的酒企后来倒掉了一片,包括秦池。在青霉素早期生产中,曾出现两名有酿(波本)酒经验的美国研究员加入,带动了青霉素年代投入大规模生产。但我们不知道,这算不算酿酒的“科学发展”?

▌年,成都糖酒会。你很难相信,千禧年前还有人这样推销自己的酒。By刘陈平

唯一能确定的是,季克良迅速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快,茅台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营销队伍、营销网络。其继任者袁仁国(不是袁贵仁也不是袁惟仁),即是这支营销团队中的骨干。茅台,曾一直在不遗余力主攻两个字:国酒。早在1年9月,茅台就提出“国酒茅台”商标申请。这一明显违背广告法的命名方式,引来同行和管理部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茅台逆袭史从成都糖酒会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