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珍贵影象百年前的彩色四川附文两篇
TUhjnbcbe - 2021/5/28 0:26:00
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百年前的彩色四川

看图不说话

石念文:郭沫若塾师

摘要:郭沫若作为一代伟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深远,这人便是他的塾师沈焕章。沈焕章,谱名朝文,犍为县*钵乡(1951年后,*钵乡划归井研县管辖)人,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初在宴家湾启蒙,...

郭沫若作为一代伟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对他影响深远,这人便是他的塾师沈焕章。

沈焕章,谱名朝文,犍为县*钵乡(1951年后,*钵乡划归井研县管辖)人,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初在宴家湾启蒙,后去沙湾太平寺,在叔父沈星斗门下受业。数年后考取廪生(“廪膳生员”的简称。清代,岁科两试一等者,取得廪生名义,由州、府、县供给廪膳)。家族中先后有7人考中秀才,时称“书香世家”。光绪六年(1880),叔父沈星斗病逝,时年23岁的沈焕章主办完叔父的丧事,接手叔父所遗学馆继续执教。光绪十二年(1886年),沈焕章受郭沫若父亲之聘,去″绥山馆″执教。沫若大哥、二哥、五哥和沈焕章长子从其受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年仅4岁半的郭沫若(学名开贞)发蒙读书。其间,曾一度与先生″同室而居,情同父子″。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郭沫若考入乐山县立高等小学,郭沫若受教于沈焕章先生长达8年之久。

“像他那样忠于职守,能够离开我见,能够专以儿童为本的人,我平生之中所见绝少。他起初打过我们,而且严格的打过我们,但那并不是出于恶意。”

——郭沫若

4岁半的郭沫若上学三天就逃学了。逃学后的沫若怎么也不肯再进学馆,父亲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被禁锢在课堂的郭沫若心不在焉,先生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小动作,手不停脚不住。不是跟同学捣蛋,就是借故出去玩耍。

一天早读,先生看到沫若读书很不用心,非常生气,当即命他上前背书,打算给他点颜色看看。没想到郭沫若一口气把课文背了出来,而且背得一字不差。先生大为吃惊:这孩子原是个过目不忘的奇才!

从此以后,先生彻底改变了对沫若的印象,逢人便夸,并预言“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成为人中之杰”。先生偏爱沫若,着意培养,因此对他格外严厉。一方面针对沫若的兴趣爱好灵活施教,一方面以巧妙的方式纠正沫若的不良习惯。

郭沫若从小性格开朗,热情奔放,与沈先生的次子沈述平很是要好。二人性格落拓不羁,但个性太强。沈先生从不压抑儿童天性,总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郭沫若曾谈起他在家塾中“足足受了两三年光景”的“诗的刑罚”。所谓“诗的刑罚”,主要是指先生教他对对子。从两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九字以上。不但规定字数,还要讲究平仄、音韵与虚实。做不出对子,就不准休息。这种要求虽说苛刻,却为郭沫若打下了深厚的诗词功底。

一年春天,先生带学生钓鱼踏青。随口出了个“钓鱼”的上联向学生索对。学生中,有的对“捕蝶”,有的对″打狗″,而郭沫若却以“伏虎”对之,先生听后大为赏识:这孩子的胸怀果然非同一般!

先生施教,以儿童为本位。对待学生,既温和又严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先生最喜唐诗,尤爱李杜。先生在讲诗的同时,也指导学生写诗。在批改学生诗文习作时,看完第一遍后,将不当的字、句圈出,但不作修改,只在稿后批上“圈处思之,勉力求之”,让学生在所圈之处去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待学生把修改后的诗文呈上后,先生再作详批细改。

沫若每天的课程多半是上午读经,下午练字,晚上习诗。先生对写字要求很严,不容许有半点马虎。如果字写得不好看,先生就要打手心,打了还要练,直到写好为止。先生自己就写得一手漂亮的柳体,不但刚劲秀丽,而且潇洒自如。这对郭沫若的书法产生了很好的启蒙和影响。

“这真是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的好议论的脾气,好做翻案文章的脾气,或者就是从这儿养成的罢?”

——郭沫若

沈焕章先生有着博雅的文化素养,他的讲授,“舒卷之间灵性激溅”,特别是他那“由薄变厚”到“由厚变薄”的读书方法,对沫若后来的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本的选择上,沈先生更是颇费斟酌。从“三百千”讲到“诗书易”,从《古文观止》讲到《史鉴节要》。先生思想开明,与时俱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极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贵影象百年前的彩色四川附文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