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正在改良模块,打算将传统蜂箱更换为数字蜂箱。希望在更换蜂箱后,今年‘中蜂认养’计划能够掀起更大的‘水花’,向外界推介更多青川的优质蜂蜜。”4月14日一大早,广元市青川县的“明星新农人”王淑娟便来到蜂场,和工作人员商讨数字蜂箱模块改良的事情。
前些时候,王淑娟刚从杭州回来,实地调研过市场后,她更加确定今年的“中蜂认养”离不开数字化。今年,她给自己立下的目标是:用数字化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带。
这个长发及腰、笑起来有点甜的女孩,身上有许多标签:“阿里巴巴敲钟女孩”、“海归硕士”、“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虽然脸颊、手脚常常留下与中蜂“亲密接触”的红肿印迹,但王淑娟对待中蜂就像对待恋人一样,炽热而痴迷。从初遇中蜂到实现产值万元,10多年的坚守,她不仅将自己的“甜蜜”事业越做越大,还带动了当地上千人脱贫致富。
震后回乡创业,青川女孩接棒“追蜂”事业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王淑娟,起初从未想过以后要回乡创业,她的人生规划是要做一名音乐老师。但经历了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她的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
王淑娟的家乡青川在地震中受灾严重,更让她心痛的是,这场灾难带走了她的爷爷。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味道,就是爷爷采来的蜂蜜。大白馒头蘸蜂蜜吃,口水都要流下来。那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满足感。”然而,从学校回到家乡,她甚至连爷爷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那时,王淑娟就萌发了养蜂的想法。“我决定养蜂,一方面受了爷爷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当时看到灾后家乡满目疮痍,而农民的优质土特产销路不畅,‘抱着金饭碗受穷’,就特别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王淑娟说,她查看族谱,发现家里好几代人都曾养蜂,于是决定将家族传统继承下去。
刚开始,她的决定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反对,“你一个从小学音乐的女娃儿,既不懂技术,也不会做生意,还要到山里养蜂?”尽管周围一片质疑的声音,王淑娟却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
强品牌谋发展,“新农人”开启扶贫新模式
年,随着在创业路上走得越来越深入,王淑娟感觉到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在创业两年后,她重回校园,考入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习传媒和公共关系专业,并于年顺利毕业,获得传媒学硕士学位。
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后,王淑娟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以及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让自己的品牌一步步做大做强。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蜂蜜需求量剧增,如何确保蜂蜜产量质量、保证原蜜的纯正成为了企业的难题。年,王淑娟成立了青川县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户养蜂,帮助农户销售蜂蜜。这种“农户+合作社+公司+电商”的全新模式,既保证了王淑娟的可靠货源,又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个稳定致富的渠道。
同时,王淑娟的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服务站——蜂农之家在青溪镇成立。合作社聘请了一位养蜂顾问长年坐镇,为蜂农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零利润蜂具等服务。“如今,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合作社,参与农户多户,涉及多人。”
年11月,王淑娟再出新招,在石元村修建青川中蜂文化体验园,让更多的粉丝和客人来当地体验养蜂过程,看蜂蜜生产的整个流程,体验蜂蜜相关产品,科普蜜蜂文化。王淑娟以一句简短广告词“和honey(蜂蜜)谈一次一生不变的恋爱”,一举击中顾客的心。
从音乐学院到回乡养蜂,从激流勇退到出国深造,再到怀揣初心创立自己的电商品牌,王淑娟更愿意将自己称为“新农人”。
一路走来,这个“叛逆女孩”不仅带动了当地数千蜂农增收致富,她还成为了阿里巴巴在美国敲钟上市的8名敲钟人之一。回忆起那段经历,王淑娟将其视作一个光环,也是压力。“我觉得就像一根鞭子在后面一直鞭策着我,所有的事情你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
发起中蜂认养,将主战场转向沿海地区
去年,王淑娟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10月16日,她和她的团队在杭州余杭区的一些高端社区发起了中蜂认养计划。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对好的农产品有需求,但又不知道在哪里买到好的农产品。”因此,王淑娟首先联系了杭州一些高端社区的妈妈群,让她们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将目标客户定位于注重生活品质、同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区分于统一销售包装的普通蜂蜜,走差异化精品路线。”
“每一个蜂箱都配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