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
*才导演诺兰用一场视听和情感双重震撼的巨制《敦刻尔克》,带我们亲临二战前期40万英法联*在法国小港敦刻尔克急待横渡英吉利海峡撤退回家的屏息时刻。
网上热议剧中台词“home”该被翻译成祖国还是家,但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实实在在地回来了。
回家,是为了再出发。敦刻尔克的时候七孔君不在场,诺曼底之后,JeepWillys陪伴很多从敦刻尔克离开的法国人回到了家。
敦刻尔克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一系列JeepWillys的老海报中一窥究竟:
在敦刻尔克事件后,全世界都知道了法西斯的野心。这一年间,美国*方和大量工程师通过层层选拔、试车之后,Willys脱颖而出。重量轻,操作简便,可靠性高,道路通过性好,能适应不同的路况和装载需求成了Willys夺魁的法宝。
Willys的诞生被誉为“从地狱中冲出的蝙蝠”,要给希特勒“地狱般的一击”。蝙蝠侠先生是不是因此而爱上Jeep不得而知,但JeepWillys确实做到了。
(咦?谁叫我?我走错片场了?)
Willys被装上登陆艇、运输机运送到世界各地。抢滩、空投都有它的身影。Willys的多功能性被发挥到了极致。
作为运输车,除运送食品、物资、弹药等*用物品外,在车的前后左右焊上多个简易支架可用来承载担架,医院转运伤病员。
作为战斗车,架上轻重机枪就构成机动火力网,架上迫击炮、防空炮就是火炮发射车,搭载特种兵就变成了前线侦察车。
在太平洋战场,海*和空*力量的比拼引人注目,但陆地上的较量才是最关键的那一步。图中的所罗门群岛战役非常具有代表性。
从松软泥泞的沙滩登陆,Willys迅速带着火炮和战士突破防御线并摆开阵势。土丘和工事无法阻挡Willys前进的脚步,快速、灵活、四驱性能强的特点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美*推行的“跳岛战略”,从关岛到塞班,再到硫磺岛、再到上图所描绘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冲绳岛,一路推进,最终进入东京。
类似的情况在缅甸、菲律宾、吕宋岛、新几内亚一次次上演。尽管这些地方路况极其恶劣,泥泽遍地、川流丛生,但Willys只与将士们共进退。
为了支援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美国向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盟*提供了大量的JeepWillys,从永久冻土的极寒地带到酷热潮湿的热带地区,Willys不知疲倦地奔跑着。
美国驻欧洲远征*最高司令部*需部的约翰·李中将曾经说过“在我眼里,Jeep几乎是随处可见,我所见到的Jeep很少是故障车或者是报废车,可以说在我的旅途当中所见过的Jeep里面没有一辆是不能开的。”
另一边的欧洲战场,盟*帮助英法等各国人民回家的决心坚定的如同Willys的钢铁身躯。
“Jeep攻占内图诺”、“Jeep挺进罗马”
Jeep作为正义一方的代名词,一次次从捷报声中传来。
如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JeepWillys也一次次载着人民奔向自由和家的方向。五星上将马歇尔称赞Jeep是“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贡献”。盟*司令艾森豪威尔把Jeep列为“赢得战争的三大武器”之首。
“它像狗一样忠诚,像骡子一样强壮,像羚羊一样机敏。”这是所有使用过Willys的人对它的评价。
收复比利时后,与苏*的会师也奏响了法西斯最后灭亡的序曲。
胜利终于来临,而Jeep始终坚信
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把每个人都带回家
“和它一起,我赢得了北非,攻破了西西里,解放了巴黎,结束了第三帝国。它是我见到过最坚韧、最顽强的机械。它和坦克、*舰不同,是有生命的,在和平年代它还会生存下去。如果有可能,我愿它永生。”
坐着JeepWillys戎马一生的巴顿将*,用这样的话宣告战争的终结,也宣告着Jeep在载着大兵们回家之后,也将载着更多人出发与回家。
和挚爱的人一起出发,去探享这世界的美好
和挚爱的人一起回家,准备着下次一再出发
这,就是敦刻尔克之后
在你和我的身边
反反复复发生着的故事
扫一扫识别